走过5年,限塑令渐成一纸空文。
记者在午餐时间走访了北京市西城区的几家中小型餐厅,发现多家餐厅并未开启油烟净化设备,有些小餐厅干脆就没有净化设备,直接用大型抽油烟机将油烟排出室外。其次,在餐饮油烟排放标准方面也存在问题。
不仅要加大宣传,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还需要公众努力改变烹饪习惯和饮食习惯。餐饮油烟多属于低空排放,对PM2.5等大气颗粒物的贡献良多,油雾排出后可直接形PM2.5,而VOCs通过在空气中的化学反应,也可以形成PM2.5。根据形态不同,液态和固态颗粒物的混合体称为油雾,粒径在0.010~10m之间。上海中医药大学一项长达5年的肺癌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了同样问题。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项针对女性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则发现,女性肺癌的诱发因素除吸烟外,与厨房小环境的空气污染有密切关系,人群中51%的肺鳞癌和61%的肺腺癌的发生应归因于家庭厨房油烟污染。
而王跃思则认为,不管是PM2.5还是油烟治理,都需要公众参与。由于技术、资金以及环境意识薄弱等原因,一小部分饮食服务企业并未能按照要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而已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部分饮食服务企业在日常的运行方面并不给力,有的不按要求定期清洗维护,有的擅自拆卸、停运设施,只有在检查的时候才会把设备打开装装样子,油烟净化设施形同虚设。同项研究还发现,如果北京持续刮南风,也就是处于河北和山东的下风口的话,非本地产生的空气传播污染物将占北京PM2.5的五到七成。
由于河北省巨大的能源消费规模,京津冀地区亟需对煤炭使用进行控制,在区域层面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河北省的煤炭消费量占到京津冀地区的80%,河北同时占到京津冀地区三大主要污染物排放的77%到90%。还有一件事可能更加令人担忧。需要制定区域煤耗上限只要浏览一下中国的能源统计年鉴,就会发现北京周边省份的煤炭依赖有多么严重。
评论家们已经为中国提出了可行的消除煤炭路线图。更糟糕的是,根据2008年到2012年北京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下降速度,以及目前政策努力的情况,北京要到2031年才能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所谓PM2.5,指的是半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这是近两年中国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核心。强有力的煤炭消耗上限不仅是北京需要的,周边省份也必须立即执行。这背后难以忽视的真相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排放强度进步根本挡不住煤炭消费增长速度的抵消作用。另外,被提议已久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迄今为止也没有看到任何实质进展或者公开的执行时间表。
目前中国对2013到2017年煤炭消耗年增长速度的预期是4%,报告建议中国将这个数字砍半,而且在之后的2017年到2030年,还要将煤炭消耗再减少22%。日益严重的健康隐忧采取政策行动的时间已经越来越有限。北京还将开始执行其《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了各种治理措施,旨在本年中至少实现北京大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平均下降2%。如果河北不采取行动,北京市长王安顺立下的军令状恐怕只是无法治本之策。
2005年到2010年期间,由于开始执行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标准,这两省的排放曾经一度下降,但随后出现了令人震惊的增长。正如中国著名的呼吸系统疾病专家钟南山上个月在两会上直言不讳提出的: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
在两会上,北京著名的空气污染问题(被媒体称为末日空气)成为每个人都在谈论的热点话题。根据《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成果,北京PM2.5中平均39%的成分来自外地排放源。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看到河北、山东两省采取相应措施。如果不能遏制区域煤炭消耗的增长势头,北京采取什么空气污染治理行动也于事无补。一条是不惜一切代价、忽视人们健康、不可持续的GDP增长道路,。此外,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具有区域性和跨境性这是继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推出控煤计划之后,第一次在全国率先提出区域控煤指标。鉴于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严峻现状,绿色和平呼吁三地政府必须联手治霾,尽早推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方案,并在控制煤炭消耗总量上痛下决心。
控煤指标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只有北京提出了力争2030年达国标的时间表与控煤目标,而河北、天津尚无明确治霾时间表,与此同时,河北、天津煤炭消耗依然在快速增长,这无疑对未来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巨大挑战。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周嵘主任说,只有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城市群,积极实现区域煤炭消费的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才能保证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相比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在区域联合治理空气质量方面尚欠缺决心
控煤指标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起到关键作用。这是继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推出控煤计划之后,第一次在全国率先提出区域控煤指标。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周嵘主任说,只有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城市群,积极实现区域煤炭消费的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才能保证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目前只有北京提出了力争2030年达国标的时间表与控煤目标,而河北、天津尚无明确治霾时间表,与此同时,河北、天津煤炭消耗依然在快速增长,这无疑对未来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巨大挑战。鉴于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严峻现状,绿色和平呼吁三地政府必须联手治霾,尽早推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方案,并在控制煤炭消耗总量上痛下决心。相比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在区域联合治理空气质量方面尚欠缺决心
一人监管110家企业根据2010年数据,广东省全省环保系统编制9638人,博士78人。据了解,1995年,全国地方环保系统总人数为90270人。
日前,环保局官员自曝靠排污费发工资引发热议,但此类问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环保系统人员编制总数3556人,博士12人。
各级环保部门定期召开监督或审计会议,敦促下级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已征收30多年的排污费,在我国环境管理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十几年来,虽然环保系统人数增加了1倍多,但仍捉襟见肘。比如,2010年,江苏省在岗环境监察人员有1819人,但全省共有规模企业20多万家,人均监管企业数达110多家,加上企业违法排污具有间歇性、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监管上更显得力不从心。山东省全省各级环保机构总编制11461人,博士12人。除了环保队伍数量不足外,队伍的素质更让人担忧。
环境保护是一个技术要求高的行业,但基层环保人员多环保技术基础薄弱,即便是具有专业背景的环保人员,也受当前高校环保专业教育单一性、片面性的局限,难以满足环境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给予监管对象的技术指导更是十分有限。2010年,各级环保系统人数增加到193911人。
环保人数仅增1倍多环保部内部人士称,目前基层环保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完全胜任工作需要。排污费16年增加5倍完成当年的排污费征收任务,可谓是各地环保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2011年,该市近万家企业上缴排污费共计1.875亿元,较2010年提高14.3%。青海省全省环保系统实有人数885人,博士1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